第(3/3)页 朱权眉头一挑,笑道:“市舶司初显成效,便有三位勋贵功臣,前来寻本王。” 铁铉不解道:“他们是要让殿下,帮忙运输货物?” 方孝孺闻言震怒,“混账!若是官商都卖勋贵的货物,那岂不是亏空我大明的国库?” 方孝孺这般耿直之人,当即就要写奏折,上表皇帝。 却被铁铉拦住,“方兄莫急,不如听听殿下的意思。你毫无证据便去上奏,定会沦为众矢之的。” 朱权笑道:“方孝孺,你可敢与那些勋贵一斗?你可愿还我大明一片青天?” “放心,本王始终站在你身后。” 合适的人,就要站在合适的位置。 至少在朱权看来,方孝孺为人正直,一身正气,他更适合做言官,而并未谋臣。 可惜历史上的允炆,总是问策与他,自然收不到成效。 方孝孺闻言,当即躬身行礼道:“微臣愿为官商清楚贪污,万死不辞!” 朱权大手一挥,笑道:“市舶司近日要在应天府进货,你与铁铉随我前去!” 方孝孺,铁铉抱拳道:“是!” —— 大本堂。 从凤阳回到应天府,两位皇孙又要开始日复一日的苦逼生活。 好在朱允炆还秉承着每日锻炼的习惯,连带着朱允熥也是如此。 两兄弟相互扶持,每一日都在讨论边疆战事。 这等行径,在大本堂的讲师眼中,颇有不务正业之感。 “二位皇孙殿下!兵者,凶器也。二位殿下还是要多读圣贤书。” “唯有通晓圣人治国之理念,方能令我大明国泰民安!” 翰林编修黄子澄笑道:“二位殿下,可莫要学那‘逆王’,倒行逆施,惹得朝堂群臣口诛笔伐!” 朱允炆听闻此言,皱眉不止,这位黄编修文采出众,他对此人也十分亲近。 可你若是说小皇叔的坏话,那边别怪我无情。 朱允熥则表现的更为直接,手中砚台仿佛长了翅膀,直接飞向黄编修的! “哎呀!本官的官服!” 朱允熥扔完就跑,大笑道:“书呆子,让你再编排小皇叔!活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