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节 解惑-《旅明》


    第(3/3)页

    大约就是在这一刻,崇祯才开始意识到朝政的复杂性:非黑既白那一套狗屁不是,任何一股势力都不能连根拔起。

    这时候,对会推结果极其不满的温尚书也开始发飙了。

    当时的温体仁,利用自己敏锐的政治嗅觉,测准了皇帝的心理。他精准把握到了年轻皇帝生性多疑,痛恨“党争”的脉搏,于是他上疏弹劾钱谦益“结党欺君”。

    这一招顿时挠到了崇祯的痒痒肉:年轻皇帝看到奏疏后,当即在文华殿召开了一场好人坏蛋大辩论。

    辩论的结果可以预见,因为总裁判的屁股一开始就是歪的。

    所以当时哪怕在场的东林党徒都在狂怼温体仁,哪怕朝臣中没一个出来帮姓温的说话,但是温卧龙就是抓住了皇帝的心病,舌战群儒,摆出一副真理捏在少数人手中的孤臣架势,指称“满朝皆为钱谦益一党”。

    然后东林党就败了。

    看到孤零零的温孤臣被围攻,皇帝愈发确定了钱谦益一伙就是在结党。

    最终的结局是:水太凉同志当场被革职查办,那份会推人选名单一律不予采用。自此以后,温体仁在崇祯心中的形象就变得高大丰满起来......不结党营私的,肯定是好臣子。

    时至今日,由于后金入关等一系列事件导致朝堂空虚,温体仁入阁的时机已经成熟。真实的历史上,温体仁会在两个月后,经过激烈的和东林党的派系斗争,得以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

    薛海元刚才说的那几句,就是隐晦地指出了这一点:我们看好你之前绝地翻盘,独斗东林党的政治手腕;我们更看好的,是你对皇帝“把脉”的本事。

    薛海元话说到这里,已经直白的不能再直白了。

    所以温体仁也懂了。

    知道对方也是有所求后,温尚书终于放下了心头的另一处疑惑。

    而在这个时候,恰巧之前派出去的清客也回来了此人在门外就将一本册子交到了温体仁手中。

    这本册子是从兵部借来的,上面有闽粤两省官员的印信底档。

    对照了一遍册子上的印章以及押记底图,温体仁这下终于相信,这些信件和空白文书就是出自漳潮总兵之手了。

    下一刻,温老尚书再不犹豫,当即同意了双方的合作事项。

    “既如此,且待老夫先打一份底稿。”既然已经决定这脚浑水,那老温就立刻开始了行动,打算先把奏章的底稿写出来,然后再誊抄:“你且把这几场大战细细给老夫讲来。”

    “敢不从命?”

    “对了,你家曹总兵是如何‘弄到’这许多人头的?怕不是掺了些不该有的?”

    “哈哈,看来宗伯大人还是不信我家将军的能耐。”薛海元仰头一笑:“就在贵府后门外,我有两个背着灰布包裹的伴当。烦劳贵府管家将人请进来吧,咱们眼见为实。”


    第(3/3)页